top of page
WhatsApp Image 2021-05-27 at 2.37.16 PM
創作源起
Why Create?
平面圖
MAP
創作團隊Creative Team

Portrait by Jesse Clockwork

研習工作坊筆記
R&D_HARVEST

是次演出邀請到英國團隊「AΦE」 擔任技術顧問,分享其成功結合擴增實境(AR)及虛擬實境(VR) 的劇場製作經驗,團隊因着是次製作經驗整理出四篇扎記

01. 製作的初衷與ARTECH的介入 

文:陳家蔚  Kiwi Chan

《轉念之間》創作初衷是講網絡欺凌,其中一個着眼點在於社交媒體的真實性與虛構性,真人秀好像很真實,但當中有虛構成分。例如你戴著VR眼鏡,那些人比看影片更真實,因為人物有立體感,但其實是假的,我們早就拍攝完所有內容,到觀眾在酒店房間觀看節目時,男女主角其實沒有在這個房間出現過,這種落差,真實與虛構交錯,與這個表演的意念很契合,甚至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便有了一試以沉浸式劇場結合虛擬實境科技呈現作品主題的念頭。

 

在製作初期,與另一位編劇(陳樂怡)創作劇本時,其實也很迷惘,不知道究竟是寫影視還是戲劇文本。從團隊研究所知,每個片段長二至三分鐘比較理想,因此故事的發展便以片段式呈現。又為了更有效結合360全景拍攝的特性,及從顧問作品 WHIST by AΦE 得到的靈感,在擬定劇本之前我便決定以「物件」去思考整個戲劇脈絡。同時我們刻意設計某些聚焦心理狀況的場景,似乎通過虛擬實境的技術,可以將這些內容以有別於一般劇場模式呈現,更有效地讓觀眾感受當中想表達的意思。

 

及後在排練以及思考每個場景的設計,刻意少用對白,多用獨白及肢體動作去推進劇情,除了劇場感的考量,更多是為了配合360全景拍攝所賦予的空間感。

 

今次最讓我獲益匪淺的是,科技運用上的限制,同時可以成為深化創作的靈感。作為一個跟科技沾不上邊的人,這個嘗試擴闊自身對劇場的想像。當有合適的議題或內容,我覺得科技是可以運用的工具;但我會不斷提醒自己,不要讓形式凌駕一切,我始終覺得ARTECH是一把雙刃刀,一不小心會被割傷的!

​02. 在360全景拍攝之中,劇場演員如何自處?

文:梁海頤 Alysa Leung

這個虛擬實境劇場製作對我們所有人來說,其實都是未知的領域。 首先,在一個觸得到的空間看一個不存在的故事,甚麼是真實?其次,在有限角度看到故事的一端,甚麼是真相?

 

在藝術處理上,導演以接觸即興作引旨,讓演員由身體出發,拋開詩意的舞蹈或寫實主義,類近 形體劇場,但又不完全雷同,一些場面要想像成螢幕演出,考慮鏡頭的角度和相對劇場演出更細緻的演繹。所以作為演員是不停遊走於舞蹈、形體劇場、獨白及螢幕演出之間。坦白說,單是處理這種表演方式已經絞盡腦汁,還要面對角色本身的難題,小腦袋真的容納不下。

最後,我們決定放下所有藝術形式的界限,就是專注當下,感受自己的身體,再慢慢發掘角色的內在 ,在這個過程中,反而更能感受我與角色與對手之間的連結,「身體」教曉我做戲。 

在拍攝上,和一般流程不同的是,我們用劇場的方式排練二十多天。而到拍攝的大日子,雖然是一幕幕戲去演,一鏡到底,但還是不能忽略鏡頭調度、觀看角度,甚至觀眾看的時候的姿態,全都是創作團隊的考慮範圍之內。 技術層面上,其實戲內戲外,都是一個劇場體驗。因為劇本是非線性發展,團隊在拍攝和設計觀眾體驗時也有了更大空間。 觀眾帶上VR 眼鏡後,將會在酒店與劇情間穿梭,走進我們的虛實交錯的迷宮。

03. 劇場語言與ARTECH如何達至相輔相成?

答:陳榮聲 Alvin Chan  @打邊爐創作室

編:陳家蔚 Kiwi Chan

問:打邊爐創作室以360全景拍攝、聲景創作及利用遊戲程式設計專用的系統編寫程式參與是次製作,究竟他們如何看待這次合作?

 

Alvin:我們平時經常看到360影片,但由於今次的製作是劇場表演,我們在拍攝前會跟導演討論有沒有一些劇場手法可以加以運用,特別提及鏡頭運用、拍攝形式上的特性,希望做到劇場語言與ARTECH真正的結合,而不是各有各做。一般而言一個導演找製作公司合作,製作公司一定是從商業手法或工作形式去滿足導演要求,而我們工作室除了是製作公司,也是藝術團體。我們和導演之間是一起創作的狀態,我們做這件事時,科技只是一個形式,我們只是透過這種技術與導演一起做一件藝術品,提供不同手法創作,對藝術家而言很有趣,因為他們多了一些形式去表達。

 

人與科技之間,我們似乎與它共生,一同成長。我覺得創作的關係也如是,我們在認識科技,科技也同時在認識人類,或認識劇場藝術,才能達至相輔相成。我對於未來ARTECH在劇場製作的運用,是抱持住樂觀的態度,我認為是一種良性成長。

04. 在媒體應用上的新發現

答:謝振聲 Jantzen Tse Chun-sing  @打邊爐創作室

編:陳家蔚 Kiwi Chan

360的拍攝最有趣的是,現場的佈置是零死角的,相對於傳統拍攝只需要跟據鏡頭設置去作調度,拍攝時需要兼顧的是360立體畫面上的安排。觀眾觀賞的時候是會受到先後次序而限制,所以在編輯360影片時,是在一個平面的空間上去作立體空間之內畫面的先後次序調度,同時也需要利用聲音去提示觀眾所在的維度。

 

360聲音設計上仿佛是創作了一個現場空間,同一個的影片可以透過聲音設計讓影片中的演員在不同空間上同時出現,有些幕數我嘗試營造球體的聲景,讓觀眾仿如置身於一個劇場空間之內。同時今次嘗試了,聽取聲音的維度會跟據觀眾的頭部活動有所調整,對於我應用360影片技術,是一個技術上的提升。

 

這次作為劇場嘗試,我覺得幾新穎,我期待將來有更多次資源去完善觀感體驗,例如投放多些資源在畫質上,或者加進多球體360 的運用,今次有稍微做到一些,但相信下一次再做必定能加強這方面的設計。我相信這種牽涉觀感體驗的劇目,可以加進立體360的技術,應該能大大提升箇中的體驗。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