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Live Event
highlight 花絮

進入山海虛擬實驗遊戲,你就是時間主人

 

登記成為【崑崙.山】永久會員,選擇你的角色,一切隨心所想。

虛擬網絡創世紀 歷史重新開始

穿越到2049的香港 尋找崑崙山

你喜歡現時的香港嗎?若然世上有一處地方是一個沒有鬥爭,沒有不公義,你會否不惜一切前往?《山海二零四玖》講述蚩尤一族戰敗黃帝後的世界,有人選擇忘記一切重新出發,有人希望捲土重來,他們欲尋覓絕地崑崙山另創新天地,過程中卻誤闖到-2049年的香港,經歷著意想不到的事情,從中找尋答案。

創作演員Creative Performer

 

刑天 - 陳昊霆 Rauv Chan, HoHo

應龍 - 譚瑞強 Rambo Tam

精衞 - 徐嘉蒓 Kasen Tsui

天吳 - 郭彥發 Ben Kwok

窮奇 - 楊雅迪Rolly Yang

饕餮 - 黃定邦 Wong Ting Pong, Michael

朱厭 - 朱仟青 Ching Chu

羿 - 文橋康 Vic Man

飛廉 - 叶謹誠 Nicholas Yip

創作團隊Creative Team

導演 Director / 監製 Producer  |

陳家蔚 Kiwi CHAN

編劇Script Writer |

紅眼 REDEYE

錄像及VR 媒體指導 Director of Videography & VR Media | 謝振聲 Sing JantzenTse

美術指導及空間設計Art Director & Space Designer | 

洪忠傑 Kensa HUNG

AR/VR 媒體設計師AR/VR Media Designer  |

陳宇軒 Chan Yu Hin、劉家俊Lau Ka Chun

動畫設計  Animation Designer |

江耀榮 KONG Yiu Wing

燈光設計 Lighting Designer |

黎子瑜 Lai Tsz Yu

服裝設計 Costume Designer |

陳安瑤 Annebell Chan

作曲 Composer | 

陸尉俊 Luk Wai Chun

舞台監督Stage Manager |

李頌昇 Lee Chung Sing

 

執行舞台監督 Deputy Stage Manager |

陳家駒 Rufus Chan

助理舞台監督Assistant Stage Manager |

張煒文 Raymond Cheung

宣傳經理 Promotion Manager |

林焯豪 Roy Lam

 

執行宣傳Marketing Executive |

林灼盈 Chee Lam

 

主視覺設計 KV Designer | 

洪忠傑 Kensa HUNG

KV IG 2.png




在我和導演陳家蔚還是大學生的某年暑假,我曾經發過一場短暫的電影夢,電影最終沒有完成,連故事內容也不太記得了,但陳家蔚是一個無論你提出任何不切實際的想法,她都會想盡辦法把它完成的人。無論是那年把她拉進我的電影夢,還是今日她把我重新帶回劇場世界,我們走到中年了,她這一點還是沒多大改變。討論劇本的無數個晚上,她還是非常信賴我的創作,甚至用上我難以想像的力氣把它實現。


雖然她心裡認為團隊的其他人比自己厲害,但事實上,她才是那個把我們召集起來,將作品真正搬上舞台的人。

文:紅眼




因為有所不足,而成就了新的創作動機。疫情期間,開托了結合新媒體 – AR及VR的製作,《山海二零四玖》是一個思考的延伸。完成上一個作品《轉念之間》後,一直覺得演員與觀眾共在的舞臺因着媒體的介入而碎片化了,因而期待實體劇場演出。但科技結合劇場已成了「新常態」,與其走回頭路,倒不如試試接受挑戰,以一個作品探索「虛擬實驗劇場」的可行性。

 

喜歡劇場,因為其當下交流。VR觀演體驗的缺點是失去在真實空間的距離感,但虛擬體驗卻增加了個體對身體感知的留意。劇場是一個同情共感的地方,而虛擬體驗則十分個人,每每走向遊戲的模式,以互動去抓住觀眾的熱情。最初構想這個創作,想扣問觀眾「在現場演出與VR 電影之間,觀眾會如何選擇?為何入劇場不期待真人演出,而期望觀看預錄的影片?」

 

而劇場始終是一個講故事的地方,才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在問問題之前要說好一個故事,因此在構作的初期,我第一時間思考的是尋覓一個編劇。而這個文字人要熟悉電影與劇場,同時喜歡說故事,又會願意與我一起探索新媒介,我想起了為大學劇社同學又已經有一定知名度的紅眼。感激他願意花時間去傾概念,並獻出一個結構複雜又回應當下的文本。

文:陳家蔚 Kiwi Chan

KV IG 1.png
KV IG 3.png




​向

搖擺在肉身化和非肉身化之間的劇場美學,如何讓一個戲劇仍然成立。VR電影與劇場體驗兩者之間的關聯與落差,如何找到一個好的錨點讓觀眾介入? 加上以《山海經》為本的角色設計,結合虛擬遊戲的形式,當時覺得「面具」會是一個重要原素。在此要謝謝 Kensa Hung 加入創作團隊,並擔任此劇的美術指導主理劇場美學相關的事情,為這個結構複雜的劇本提供一些可行性。同時這個戲有9位創作演員,他們在排練期間的共同構作為這個戲注入生命力。

 

沉浸式體驗如何平衡獵奇與共感,媒體藝術能為觀演帶來新鮮感,但每每一兩分鐘的呈現都牽涉挺多的人力物力。我認為虛實科技創作的一大議題是如何不止於共感,而能深化討論;劇場作為觀演的載體,是否需要這樣多虛擬媒體的介入? 媒體與劇場的創作模式看似相近,始終有一定距離,要應用得好,還需要更多的實踐機會,謝謝主理錄像及VR媒體指導謝振聲的付出。

 

期待觀眾入場完成這個創作的最後部分。

文:陳家蔚 Kiwi Chan 

VR於劇場應用
​上
的難處

在創作《山海二零四玖》的VR內容時,我們團隊決定進行360全景拍攝。有別於一般平面拍攝,內容的安排及綵排上比較接近舞台設計。在實踐劇本上,導演、美術指導及攝影師跟創作演員需要共同解決動作及場面設計,因着拍攝大多時採用一鏡直落,攝影場域為劇場空間或工作室空間,大部分的錄影內容約5-12分鐘長度,對演員及後台要求十分嚴格。而在製作過程發現,分鏡的數量雖然不多,但因為每個分鏡所需時間為一幕戲,有些內容牽涉多媒體投影及燈光設計,在拍攝期間會發現拍攝時間比想像中要長,仿佛將入台、最後綵排及演出濃縮在每一個分鏡拍攝之中,這種製作方式為整個團隊加重了不少壓力。

而後來在VR 程式設計 (Apps) 上,團隊希望加入互動元素,實踐以遊戲作為框架的觀演模式。整個Apps 設計想保留現場演出的美術原素,由我們的動畫師將美術設計的場景及角色面具造成3D模型,並應用在APPS 上。而VR 錄像內容為角色小傳,觀眾可透過手部動作去㨂選角色片段。但在現場執行上,這個手部動作的程式增加了許多現場執行上的困擾,因着觀眾座位設計為圍坐,觀眾之間的位置因空間淺窄而相較不遠,互動裝置讓我們首場演出生產了許多大小不一的技術問題。為解決多於半數觀演受阻礙的問題,我們團隊最後決定移除互動裝置,並由大會決定觀演次序。 另外,在APPS 設計上有一個挺大的技術問題,因着VR 內容為預先錄製舞台演出片段,我們用4K拍攝,大概有40分鐘剪輯內容,加上版面設計的3D 動畫設計,在製作中後段我們遇到一個挺大的技術問題,就是APPS的記憶容量有限,只能放置 2GB 內容。我們最後為了保留內容而選擇壓縮片段的像數,削弱了觀演經驗。

是次 VR 製作經驗讓我覺得,在VR 觀演設計上應多加注意長度以及觀演目的,不竟VR裝置發明是依據遊戲機設計,並不是一個元善的錄像觀演或舞台互動工具。若要在舞台演出中應用 VR 技術,必須多加考慮應用目的及方法,否則觀演經驗受阻之餘更不能達到互動形式。在多媒體劇場的執行上,可多探索其多呈現內容的方式,如全景投映及沉浸式互動裝置。

文:陳家蔚 Kiwi Chan 

IG logo.png
Screenshot 2023-01-24 at 4.29_edited.jpg
bottom of page